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媒体聚焦

昆明:守护一城山水 打造绿美春城

来源: 中国环境报   2024-05-06 09:45   字号: [        ]

春日里的昆明,繁花似锦,犹如打翻了大地的调色盘,在这五彩斑斓的画卷中,绿色是昆明最亮丽的底色。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围绕打造“高原明珠,绿美春城”,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抓好中央、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着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助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治污攻坚换来天更蓝水更清

“开展喷漆作业要在密闭空间,VOCs收集设施要打开。”在昆明市西山区工业园区一家金属制造企业的喷漆房,昆明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拿着一张小纸条放在管道口,测试VOCs收集设施是否正常开启,并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提出严格要求。

这是昆明市2023年“绿剑”专项执法行动中,执法人员在企业现场检查的一幕。

2021年起,昆明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开展“绿剑”专项执法行动,充分整合监察执法骨干、监测监控人员、项目评估专家、案件评审和法律顾问等力量,建立“现场检查、线索摸排、专家指导、现场监测、立案预审、完善证据、全面查处”闭环机制,按照“一个经验丰富的带头人、一个熟悉法律的小专家、一个案卷办理的小能手、一个甘于奉献的报送员”的搭配原则,集中开展联合执法、交叉执法。

“‘绿剑’专项执法行动人员从全市抽调,对检查发现的重大复杂案件线索,提级由市级调查、审核和作出处罚决定,从而最大限度排除生态环境执法干扰因素。”昆明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文智说,“绿剑”执法行动通过跨县区间交叉执法,改变了各县区“单打独斗”的局面,进一步提升了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实战能力。2023年,昆明市共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534件,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恶性环境违法行为持续下降。

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昆明市更加注重企业帮扶,创新开展重点项目环境顾问制度,深入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一线,为企业提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合法合规性建议。2023年,“绿剑”专项执法行动入选昆明市十佳品牌建设典型案例,目前,第二批“绿剑—2024”专项执法行动正在各县(市)区同步开展。

“绿剑”专项执法行动是昆明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2023年,昆明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蓝天保卫战中,以PM2.5和O3协同控制为重点,抓好季节性污染防治攻坚;加强与滇中城市的横向联动,实现大气信息互通与共享,建立健全滇中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空气质量预报预判,实现提前7天进行空气质量预判。昆明市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五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两年保持3以下,2023年12月,单月首次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

在碧水保卫战中,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统筹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优先保障饮用水安全,抓好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及监管,提升城镇“两污”收集处理效能,削减农村面源污染,建立健全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控制船舶码头污染。同时,积极推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保护,开展劣Ⅴ类水质断面“清零”集中攻坚行动。2023年,昆明市27个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81.5%,45个省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为84.4%;优良水体比例逐年提升,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高原湖泊滇池全湖水质连续六年稳定达Ⅳ类,阳宗海水质稳定达Ⅲ类。

在净土保卫战中,加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等工作,建立昆明市污染地块名录,完成304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完成3个国家级、3个省级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排查整治67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在云南省率先实现耕地质量监测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督察整改让群众见成效得实惠

在昆明市盘龙区金殿公园旁,长两公里的世博绿道曲折蜿蜒,两旁是蓬勃生长的丰茂树丛,走在绿道上,仿佛穿梭于空中森林,成为众多市民和游客的“打卡地”。

而世博绿道在修建时曾因违规砍伐树木问题被重复投诉24次,成为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关注的重点问题。

因存在重复投诉情况,盘龙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开展调查核实。“为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客观,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森林警察大队委托司法鉴定单位进行了严格的司法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开展整治。”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波介绍说。

据悉,这一项目对违法责任主体依法共计罚款27万余元,并对违法占用的8.955亩林地恢复了植被,共计种植1625株苗木。其次,对违法采伐的641株林木进行了补植补种,共计补种2564株苗木。

在整改过程中,世博绿道所在街道针对是否同意世博绿道示范段建设项目实施,还开展了群众满意度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问题整改。其中,同意实施的占比98.23%。

据悉,昆明市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为契机,集中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滇池沿岸违规违建问题整治,彻底整治围绕滇池环湖造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贴线开发问题;制定《噪声扰民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对工业企业类、建筑施工类、交通类、社会生活类噪声扰民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44个市级部门292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实施方案,每年开展一轮督察问题整改落实监督检查;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将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截至目前,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涉及昆明市的3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8个,按时序推进5个。

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针对滇池沿岸违规违建问题,昆明市制定整改方案,累计拆除建(构)筑物111.9万平方米,收回已出让土地4100亩,滇池环湖路临湖一侧减少建设用地17250亩、建筑面积639万平方米,滇池沿岸过度开发、无序开发、贴线开发现象得到根本扭转。

督察问题整改完成,滇池流域的高水平保护仍在积极推进。

在昆明市宝丰湿地公园沉水廊道,透过玻璃,市民和游客在寻找水中各类濒危鱼种。“这是滇池金线鲃,这是中华倒刺鲃,这是云南光唇鱼……”根据鱼类生活习性打造的沉水廊道,既可以让普通游客和珍稀鱼类亲密接触,也能随时观测滇池的水质情况。“宝丰湿地公园总面积2241.4亩,滇池入湖河流新宝象河贯穿其中,是滇池保护治理的天然绿色屏障。”宝丰湿地工作人员介绍说。

昆明市持续推进滇池流域生态修复,建设以湿地为主的环滇池生态带6.29万亩,已建成湖滨湿地54个、面积4.57万亩,形成了平均宽度为200米、植被盖度在80%以上的闭合生态带。如今,星海、海东、王官等数十个沿岸湿地串珠成链,成为改善滇池水质的“过滤器”。

同时,昆明市梳理了滇池沿岸的183个村庄,对46个重点村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进行改造提升,对其余137个村庄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建设绿美村庄。目前,46个重点村中已有多个投入运营,实现“文旅融合”转型,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创收。

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转型、文旅融合、美丽乡村建设等结合起来,为滇池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注入了更强动能。今年1月,新修订的《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滇池治理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

绿色发展实现生态资源高价值

春日里,在昆明市宜良县匡远街道山后社区,上千亩樱花树将山坡染成粉红色,如云似霞,绚烂夺目。

据介绍,宜良山后樱花谷是云南省规模较大的樱花种植基地之一,占地面积3800亩,这里的樱花有61个品种、37万株。每年12月底至次年4月中上旬,各种类樱花依次盛开,花期持续4个月左右。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宜良樱花谷的前身竟是一片贫瘠的石漠化荒山。2005年,村民程卫春回到村里承包20亩荒山,开始尝试种植樱花树,卖樱花树苗。经过10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生态改造修复,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一个集樱花种植、销售、研究、观赏于一体的休闲农庄,游客在赏花的同时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赏樱经济”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从贫瘠荒山到惊艳的樱花谷,从卖树苗到卖“风景”,宜良山后社区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从绿水青山中真正得到了实惠。

“旺季时,樱花谷平均每天能接待上万名游客,有200多名村民常年在樱花谷里务工,收入不比在城里打工少。”程卫春说。

“鲜花经济”的受益者不止宜良山后,还有斗南花卉市场。

斗南花卉市场是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2023年,斗南花卉交易量135.4亿枝,交易额约135.7亿元。

在充分满足花卉产业交易的基础上,斗南花卉市场创新绿色发展方式,形成了白天游客买花、赏花、食花;夜间花农、花商、游客穿梭其间的鲜明旅游特色。2023年,斗南花卉产业园旅游人数约424.08万人,同比增长142.62%,旅游带动收入约两亿元,实现了从买花模式向“赏花经济”的升级。

生态资源是昆明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昆明市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从宜良山后社区到斗南花卉市场,昆明市的生态资源正在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昆明市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目标要求,扎实抓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昆明市已建成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7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创新绿色发展新模式,昆明市深入探索为绿水青山“定价”、为绿色发展定向。2023年,昆明市印发《昆明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了云南省首家生态产品价值(GEP) 统计报表与可视化自动核算平台,提出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开拓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五大方面共14项重点任务,编制完成滇池、阳宗海流域GEP核算报告。

守护一城山水,推进绿色发展。下一步,昆明市将紧紧围绕建设“高原明珠 绿美春城”这一目标,按照“重保护、强治理、调结构、优环境、促发展、守底线”的总体思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成为昆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和保障。